稀釋倍數對鋁形態分布的影響聚合氯化鋁混凝劑在應用時一般是經過稀釋后再使用,而在混凝過程中,通常被稀釋到10-4~10-5mol/L。為了比較不同水解聚合氯化鋁鋁鹽混凝劑在稀釋過程中鋁的形態的變化,將AlT含量為1.0mol/L的AICl3、PAC以及分離提純所得高純Al13形態(經濃縮得到Alr為1.0mol/L,并測定形態組成未發生顯著變化)溶液分別稀釋10倍、100倍、1000倍和10000倍,陳化2h,測定其鋁形態分布隨稀釋倍數的變化,結果如圖2-22所示。由圖可見,稀釋作用對不同水解聚合氯化鋁形態鋁鹽混凝劑鋁形態分布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其整體趨勢是由低聚集度向高聚集度轉化。這主要是由于鋁鹽混凝劑在水中稀釋時,其形態分布受到兩個相互對立因素的影響[6]:一個是AlT,根據配位化學理論,金屬配合物濃度的下降一般會導致配合物聚合度的下降;另一個是pH值,由于用作稀釋劑的去離子水的pH值要遠遠高于鋁鹽混凝劑的pH值,因而在混凝劑中加入去離子水,即相當于加入堿,會導致羥基鋁分子聚合度的上升。對于AlCl3,稀釋后Ala含量明顯下降,Alb和Alc含量明顯增大。對于PAC和分離提純所得Al13,由于樣品本身不含Ala形態(經形態測定),所以稀釋后出現Alb向Al轉化的現象,其變化幅度比AlCl3小得多。而分離提純所得Al3在稀釋過程中形態分布變化幅度又較PAC小。因此可以看出,Al13含量越高,在稀釋過程中鋁形態分布變化幅度越小。這說明,Al13具有對稀釋作用具有相對穩定性。